聽到「青年回鄉」,你會想到什麼?
回故鄉耕作當小農?在網路上賣自家的農產品?在老街開店?開觀光農場?辦生態旅遊?
就有這麼一個人,賣的不是有機農作、文創小物,而是一整個故鄉。
全台灣的老街都一樣?
一講到三峽,大部分的人想到的不脫就是「三峽老街」、「金牛角」。就像全台灣各地的「老街+特產」的配對一般,「深坑老街+豆腐」、「金山老街+鴨肉」、「北埔老街+客家菜」……彷彿跟名產一配成了對,老街的特色就會出來。
但一旦真的去這些老街遊玩,名產買回家、吃完了,回過頭再來想想看,卻怎麼也想不起來之前去過的這條老街特色是什麼?到底承載、展現了多少與眾不同的文化?
有一天,故鄉在三峽的林峻丞突然被朋友問「三峽哪裡好玩?」,一時答不出來的他發現,身為在地人,他竟然不了解自己的故鄉。
整個三峽都是一個大品牌
林峻丞年輕時的資歷相當精采。他當過行腳節目「瘋台灣」的企劃編導,觸角所及儘是台灣各個角落的人文景致與產業薈萃;然後,銜命回到故鄉三峽接手瀕臨倒閉的家族手工肥皂工廠,與朋友合資打造出知名品牌「茶山房」,運用在地素材製作建立特色,還建立觀光工廠多角化經營,不到28歲就創造出一年五千萬的營收。
但,他的使命絕對不僅此而已。
回鄉後,林峻丞開始認真的了解三峽,才發現2006年整修完成、每到假日就吸引了很多遊客的三峽老街,似乎少了一股在地味。簡單地說,就是「有人潮,卻少了文化」、「有硬體,卻難見特色」。
在結識許多在地藝術家、文史工作者,蓄積了一些能量後,他覺得應該要開始為故鄉做一些事了。於是,2010年,林峻丞離開了「茶山房」,帶著有限的積蓄,加上銀行貸款、朋友借錢,東拼西湊地湊到了二度創業的資金,創立了「甘樂文創」。
之前,他專注於經營肥皂工廠。現在,他要開始經營「三峽」。
不只是文創,重要的是對待文化的態度沒有根的文創,就像只開一夜的曇花。
老街附近,清水溪畔,一間改造過的老屋,屋外有著原來古厝的晒榖小廣場、屋內有檜木窗框木門、也有大面玻璃落地窗;新舊交融的空間中,有在地藝術和文創商品、有時尚餐飲、更有小型展演舞台……復古又新潮的「甘樂文創」,就像是一個迷你的三峽文創園區。
林峻丞以甘樂文創為基地,發展融合環保概念和民間信仰的文創商品「爆平安」(用爆竹紙屑回收製成紅包袋)、將北港媽祖請到三峽遶境、獨立創辦文創雜誌「甘樂誌」、舉辦淨溪活動、用展演舞台活動做社區藝文的育成、在偏鄉小學成立「絲瓜小隊」透過栽種絲瓜製成菜瓜布販賣,讓小朋友了解植物成長歷程同時完成夢想……創意讓文化得以發聲,而文化讓創意能夠生根,甘樂為三峽帶來的不僅是更高的觀光效益,更是讓整個社區共生共榮的文創能量。
這股能量,讓甘樂文創在所有人都不看好下,從2012年開始損益兩平。
用過去滋養未來-「小草書屋」
但,越來越強大的使命感,讓林峻丞無法停下腳步。
過去,家鄉三峽對林峻丞來說只是睡覺的地方。2006年從台北返鄉後,他發現家鄉有一群孩子因為低收入、單親、隔代教養、毒品犯罪......等家庭挑戰,獨自面對生命的黑暗,於是和社區志工夥伴發起了陪伴弱勢孩童的行動。
一開始幾個在地青年在三峽山區的有木國小成立「絲瓜小隊」,帶著孩子種植絲瓜,重新建立生活及學習能力。這樣的行動一路跟著他從拯救家族企業到創辦甘樂文創,不曾間斷。2015年更近一步成立長期陪伴據點「小草書屋」,讓三峽地區許多高風險家庭的孩子,在下課後有地方可以去,不致走偏學壞。
讓社區營造成為一種「生意」
聲音取自於台語的「陀螺」——「甘樂」,至今仍然不停運轉著。
甘樂文創、甘樂誌、小草書屋,在營運成本、人事開銷、行銷創意、一波又一波的活動中,為了努力維持自己自足的目標,每一天的運轉對林峻丞而言,都是一關關的挑戰。
但還好,許多鄉親和客人的鼓勵和支持,以及長期陪伴台灣社會企業發展的星展銀行的支持,包括員工的志工投入和各部門專業業師的協助,讓他的這條路走得並不孤單。
最重要的,是林峻丞用自己的堅持、明確的目標、和堅強的意志力,用八年的努力,證明了「社區營造」真的可以成為一種「生意」。
這個「生意」,不只是賺錢,還包括了紮下更深的根、啟動對未來更無限的可能,一種真正能讓故鄉文化產業「生生不息」「生意盎然」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