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知名連鎖咖啡店因一則更換鮮奶供應商的公告,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公關危機。即使一天內便撤銷公告,甚至在每一間店面掛上使用「XX鮮奶」的標示,仍挽不回廣大消費者的信任。誰都沒想到,僅僅一瓶鮮奶的「是非題」,頓時竟成為企業老闆,最意想不到的難題。

追溯源頭,其實台灣社會最早對於鮮奶議題的大量關注,來自於2014年的頂新劣油事件。

當時除了食安議題的引爆,鮮奶的抵制與相關傳聞同樣沸沸揚揚,許多人甚至自主至大賣場購買特定品牌的鮮奶,直接倒掉銷毀。而就在社會為了究竟該不該倒掉鮮奶而爭論不休時,有一則不一樣的資訊,悄悄地在網路社群中蔓延開來。

那是鮮乳坊第一次在網路上的曝光。

除了抵制之外,台灣人有沒有其他選擇?

一名獸醫師,帶著他的誠懇與專業,在網路上一字一句地為酪農寫出自己在第一線所見,並以一句「除了市售牛奶,其實你有更好的選擇」,成功打入正面臨恐慌與不安的消費者心中,他便是台灣最年輕的大動物獸醫師──龔建嘉。

跑遍全臺巡診,日日與乳牛、酪農相處的他,發現大集團雖能夠收購大量乳源,卻為統一風味而需再處理,造成鮮乳風味降低、失去特色。而嚴重供需失衡的現象,更令許多酪農必須自行承擔乳量過剩的風險,像是民眾對鮮奶的抵制,對大廠來說也許只需減少收購,但卻可能是酪農一整季的收入。

「台灣的鮮奶這麼好,有沒有辦法直接讓大家知道?」

於是龔建嘉與擁有創業經驗的郭哲佑等人合作,在募資平台發起「白色的力量:自己的牛奶自己救」計畫,成功獲得五千名訂戶、六百萬的資金,開啟他們第一場鮮乳革命。

產品本身,他們採取「單一牧場供應單一廠商」的原則,找上擁有點子管理系統的彰化豐樂牧場,透過牛隻生長環境與條件的掌握等,成功推出風味穩定、品質優良又具特色的鮮乳產品。

在供給面上,由於採「訂閱」形式,他們得以預測與掌握需求量,首先減少了供乳不足或過度的問題,更結合乳牛在生產後一百天產乳最多的特性,教導與輔導合作牧場計畫配種時間,讓乳牛集中在需求量較大的夏季生產,增加產量。

不只賣牛奶,更希望賣改變

轉眼二年的時間過去,鮮乳坊的堅持與好味道漸漸成為市場口碑,不但成為第一家打入超商通路的自有品牌鮮乳;更與設計師聶永真合作,為第二家合作的「嘉明牧場」設計全新的包裝與瓶標;而豐樂牧場,亦因穩定且合理的長期收入,得以加裝電扇、太陽能等設備回饋牛隻與環境。

甚至是原本不敢、不喜歡喝牛奶的消費者,因為鮮乳坊而重新接受牛奶。由於鮮乳坊乳源單一,裡面的乳醣和蛋白質成分單純,降低飲用者乳醣不耐和過敏的機率。另外,也因為沒有經過統一風味的處理,保留了更多鮮乳原本的好風味,消費者更喜歡。
像是有一位喜歡烘焙的媽媽,碰巧用了兒子給的鮮乳坊牛奶來作蛋糕、奶酪等乳製品,發現品質和風味明顯提昇,更收到親友的眾多好評,為此還特別寫信謝謝鮮乳坊。

實踐綠色牛奶,一瓶鮮奶也可以很有力量

從生產到消費,鮮乳坊不但成功打造了一個透明且公平的鮮乳交易平台,透過產銷模式的轉變、飼養環境的優化、生產技術的提昇,讓牛隻更健康、飼養的牛隻可以減少卻可以讓產量提昇,進而減少碳排放和污染。

而龔建嘉也提出,目前台灣僅約有三十幾名的大動物獸醫生,卻有十萬多頭乳牛,一名獸醫恐要負擔五千頭牛,相比國外就差了五倍。為解決嚴重的斷層問題,他們也將盈餘的一部份,提供做為獸醫師實習的工作津貼,並積極引介牧場與獸醫系學生的實習媒合,希望能夠透過人才培育,進而帶動酪農產業的發展。

如此選擇與酪農站在一起的鮮乳坊,突破成本考量的多項創舉,並以專業回饋社會,除了讓產業永續之外,更使消費者能夠因為購買,成為參與改變的一份子,「買的不只是牛奶,更是一份支持」,一瓶鮮奶的小啟示,背後藏的是值得所有企業老闆參考的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