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聽到有人說:「退休想到鄉下種田」,就知道他一定真的沒種過田。
農人的生活遠比想像中辛苦多了,至少我認識的那一群都是。
在雲林種地瓜的明源,種地瓜之前還要先種水稻,只為了讓放過水的土地不需要為了蟲害而用藥;或是在屏東栽培紅豆的仁山,堅持不用除草劑,即使拔草拔到「靠腰靠背」,但只要紅豆好她什麼都好;還有在花蓮壽豐種稻的慶豪與慧芸,他們希望找到與大自然和平共生的農法與生活方式,以秀明自然農法省去用農藥跟化肥的成本,即便收成要等上別人兩到三倍的時間,但反而讓他們有多的時間研究各種米食。
不過台灣農夫百百款,為什麼偏偏就有一群人寧願當「最笨的」那一種?
因為有這麼一群人走遍全台,只為讓這些憨農夫的農產能夠被大眾所看見,讓這份台灣土地更美好的心意被知道──他們是「直接跟農夫買」。
投筆從「農」的第二人生
原先在廣告業擔任文案,因獲得國內外獎項,正值事業起飛階段的她,在一系列食安風波之下,以買買氏之名,透過社群網路倡議「直接跟農夫買」的理念,以一篇篇貼近人心的真實故事,重新建立農夫與消費者的關係。而這樣的轉折實屬不易,前後她也花了近一年的時間投入前端的田野調查。
而毅然棄業的她,幸運的是在創業這條路上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他們開始在臺灣各角落,一步一腳印的挖掘那一群傻傻做,只為臺灣好的農夫們,他們堅持用著最土、最慢的方法,找到對環境與家鄉最友善的方式,產出最純淨與天然的食品。
環島寫故事,做鄉村與都市的翻譯機
他們一畦田一畦田地拜訪,為那些「對土地友善、對產品真誠,只是缺乏行銷的農人」寫故事,並透過粉絲專頁推廣有機與無毒農業,讓正值轉型、產量不高的農民,得以分享他們的辛苦及成果,進而讓更多人認識友善土地的理念。
例如種植蜜棗的楊安和,一開始因為堅持無農藥、無污染的自然農法導致歉收,二十幾年的時間才慢慢摸索出,每個生命、物種在自然界都有其重要角色,他讓昆蟲作為植物的醫生,微生物幫忙分解出養分,讓大自然成為他的生產團隊,結出來的蜜棗青脆甘甜,風味迷人。
這樣的故事日漸累積,除了訂購的消費者可以直接了解上桌的農產來自哪位農夫、哪片田地、經歷什麼故事,獲得保障與支持的農夫們,更能夠也更願意為大家的土地理想而堅持。
而根據直接跟農夫買《2016社會影響力報告》指出,不但有86%的農夫收入提升20%以上,其中更有75%的消費者,因而會將「生產方式顧及生態環境」列為選擇時的考量之一。平台自身也有著嚴謹的篩選標準,除了農藥認可標準為農藥殘留低於衛福部公告合法殘留量之十分之一,不使用除草劑與化肥等作法,除了讓土地復育,也讓田野間的鳥類得以擁有棲地。
而這份精神與堅持,也讓他們獲得星展銀行「社會企業獎勵計畫」的肯定,幫助電子商務平台進行升級,在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等設備上兼容,讓更多人更便利地使用其網站進行訂購。甚至用於建設農村社區網絡,減少農村與都市的資訊落差。
堅持信念,為土地甘願來做憨人
「農業,是一個人與人之間『食』的信任。」這是栽種紅豆的仁山所堅持的信念,它所傳遞出的是農夫對於土地的珍惜、消費者的責任以及自我的要求。其實這群堅持為土地好的人們並不是「憨」,反而是在心上的那個字:「敢」。
敢於捨棄用藥的優勢,只為種出對環境友善、對消費者健康的農產;
敢於成為飲食改革的領航者,與時代並進地找出農業發展的新契機。
如此,敢於堅持「做對的事」,這就是直接跟農夫買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