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每週最新金融海嘯後10年,歷史可能重演嗎?

金融海嘯後10年,歷史可能重演嗎?

10年前的金融海嘯,震盪華爾街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請破產,正式引發了全球金融海嘯,導致許多金融機構陷入危機,需籌集資金以維持正常營運,美國聯準會為維持金融市場的流動性而推出量化寬鬆措施(QE),降低金融海嘯的影響,各國央行也隨之跟進。

走過10年,QE政策逐漸退場

美國的量化寬鬆措施(QE)已在2017年9月正式結束,開始推動利率政策正常化,帶動美元升值。歐洲央行(ECB)也計畫在2018年底結束QE,日本央行(BOJ)也計畫逐漸減少對市場注入流動性的措施。然而,三大央行政策改變的影響可能使新興市場與其他歐洲邊陲國家面臨壓力,例如今年以來的強勢美元已衝擊阿根廷和土耳其等新興市場。

歷史可能重演嗎?

與2008年相比,過去10年來金融市場有著顯著的進步,銀行和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皆大幅改善,資本和流動資產有所提升,銀行資本普遍更加充足。此外,金融監管機構也加強了法規架構,使金融商品的規範更加完善。整體而言,各國較為重要的改善體現於以下4大面向:

(1) 債務結構性不平衡的狀況改善

image1.png

金融市場負債不平衡的狀況從家庭負債轉為公有負債,此狀況將有助於降低市場風險,減少因市場波動造成恐慌性拋售的風險。

(2) 信貸利差維持緊縮

image2.png

過去金融危機或是股市遭大量拋售的時期,信貸利差皆顯著擴大。但目前信貸利差仍維持緊縮,顯示市場大致持穩,經濟衰退以及企業違約的風險偏低。

(3) 失業率處於低點,美國經濟狀況良好

image3.png

2018年第2季美國失業率降至3.9%,已來到2000年以來的新低,同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 per capita)則創下歷史高點。

(4) 亞洲國家外匯存底提升,政府負債處於可控制的水準

image4.png

與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相比,亞洲經濟體已經積累更多的外匯存底,能夠面對金融市場的波動。此外,過去十年亞洲各國同樣採取一系列財政刺激措施和貨幣寬鬆政策,但是政府財政並未因此惡化,政府債務佔GDP比重大多仍然維持在50%以下的可控制水準(如下圖),這些指標都顯示各國具備更穩固的經濟基礎,有助於緩和因資本外流帶來的潛在影響。

image5.png

投資人仍應留意潛在的市場風險

儘管在金融市場體質已大幅改善的狀況下,目前星展集團並不預期會有類似於雷曼兄弟的破產事件重演,然而投資人仍必須留意可能的潛在危機,例如目前的貿易緊張局勢是否升級為全面的貿易戰等。

長期投資組合應維持多元化配置

因此,在配置長期投資組合時,應考慮到明確的風險報酬目標,這意味著應擁有多元化的投資組合,分散在全球和產業中,包括債券、股票、現金和黃金。當危機來臨時,分散的投資組合將較能夠承受市場的大幅波動,也有助於投資人保持專注並避免任何過度反應。構建良好的投資組合,保留現金和政府債券等流動性工具做為戰術性部位,在市場波動加劇時或在市場變得非理性和失序時,就可能出現逢低進場的好機會。